張之菡、陳蓉、董文斌、張壽伯代表:
你們提出《關于農村電商發展的思考》(第055號建議)收悉?,F答復如下:
近年來,我縣按照省、市有關安排部署,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彎道取直、后發趕超的戰略選擇, 補短板、重上行、促競爭,著力構建“網貨下鄉、土貨出山”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,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,指引了新的投資方向,開辟了新的就業增收渠道,全縣電子商務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,已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。具體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:
一、夯實物流基礎,不斷完善電商運行網絡。以儀隴成功入選2016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綜合示范縣為契機,按照“一中心”、“兩通道”、“三基地”、“四體系”的總體規劃,全力打造全縣電商物流運行體系。一是建成縣級物流中心1個,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57個、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300個,構建了縣、鄉、村三級電商物流配送體系,切實解決農村電商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和農產品上行“最初一公里”問題。二是購置物流配送車輛19臺、電動三輪車71輛,調整優化郵運網和投遞網,開通物流配送專線15條,日運營達2172公里。三是采取“郵政+社會物流”模式整合資源,鼓勵申通、韻達等19家快遞企業在鄉鎮設立分支機構或物流網點183個,快遞物流企業的鄉鎮覆蓋率達到100%。目前,我縣電商進農村示范項目已順利通過商務部第三方專家組評估驗收。
二、嚴格產品標準,不斷完善監督管理體系。一是扎實做好無公害農產品、綠色食品、有機食品、地理標志認證,全縣已獲得“三品一標”證書的生產企業(專業合作社)12家,成功申報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產品6個,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個、綠色食品17個、有機食品10個,獲得認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3萬畝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64萬畝、有機水稻種植基地1030畝、有機蔬菜種植基地1020畝。二是堅持農產品市場日常抽檢和重點抽檢相結合,出臺了《儀隴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》,制定了胭脂蘿卜、大山香米等產品的流通標準,同時完善鄉、村、生產企業三級農殘快檢室建設,切實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。三是積極推行“一戶一碼”工程,信息追溯全面掌握農產品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,既讓購買群體“碼”上放心,又幫助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。
三、積極招才引智,不斷鼓勵電商人才培養。一是引進農村電子商務高端營銷策劃人才10名,培養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技術人才91名、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036名,不同主題培訓農村電子商務人員103場次10391人次,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商人才緊缺問題。二是招引知名電商企業,先后與成都筑巢、四川派克等電商企業洽談,共同探索電商發展合作項目。目前,我縣與四川派克已進入合作協議具體事項商議階段。
四、主動搭建平臺,不斷強化電商發展保障。一是建成1.3萬平方米的互聯網+產業園(試運營3600平方米),提供創業孵化、產業支撐、農特產品展示、公共服務等功能。二是制定了《儀隴縣“互聯網+”產業園管理辦法(試行)》,細化全縣電子商務發展獎勵扶持政策,明確在電商營銷、企業發展、運行成本、人才引進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給予扶持,為企業和創客創業提供良好環境。三是建立了庫容5000噸的旺平冷鏈庫,根據市場發展需要擬再新建庫容3000噸的縣級冷鏈物流中心,為鮮活農產品的流通銷售提供有力保障。
盡管我縣在農村電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但因區位優勢不明顯、物流運輸成本高、農業產業不聚集、電商運營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原因,當前工作成效與代表們的期望還有一定距離,今后我們將繼續在農村電商平臺建設、產品營銷等方面下功夫,努力推動全縣農村電商發展再上新臺階。
再次感謝你們對儀隴電商發展的關心與支持!希望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。
此函。
儀隴縣人民政府
2018年7月30日
(聯系人:李前明;聯系電話:0817-7222533)